第155章 军门之后_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投哪小说网 >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 第155章 军门之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5章 军门之后

  残阳西斜,橘红色的日光映在来将身后,将他可怖的面容身形稍稍遮掩。

  邺城军在早上攻过数次井陉关,午后出战的步兵约有一万两千余人,由八个校尉分别管辖,而校尉们听常山王司马乂的指挥。

  迎上手持十字戟的李昊,这些校尉所辖之步卒居然能稳住阵脚,没有当场溃散。

  “李大将军,朝廷不忍屠戮这十几万百姓,若大将军肯归降朝廷,常山王将表奏大将军为乐平郡守,加宁北将军,持假节。”

  对来将的问话,邺城军派人喊出了相当诱人的条件。

  想当官,先造反再招安。

  显然,这种阵前招安只是在拖时间,李昊没有给邺城军交替撤退的机会,俯身策马朝着最大的那面大旆旗杀过去。

  大旆旗便是表明主帅身份的旗帜,兵卒便靠军阵中有没有旆旗判断主帅是否还在,旆旗一倒,也就该到丢盔卸甲逃命的时候了。

  邺城兵军阵里的大旆旗有两杆,成都王、常山王的名号都有,李大将军没有见过两人的画像,不认识这两位司马王爷,只能冲过去将大旆旗下之人挨个儿斩杀。

  步卒阵前摆着大量的拒马、带刺滚木,他又要躲避晋军射过来的箭只,又要操控战马绕开拒马、跳过滚木,忙的不亦乐乎。

  来势汹汹的敌将威名在外,大旆旗下的晋军将校登时慌乱起来。

  常山王司马乂却还沉得住气,接连下令,大旆旗下的令旗、绛色幡旗被旗手先后竖起,除去大旆旗附近的四校之兵外,位置靠后的四校之兵缓缓朝着营寨撤去。

  “末将乐凯,愿领国兵出战,阻拦敌将!”

  一名身形魁梧的大将策马跑到常山王身前,下马后抱拳请战。

  “彩~君可领兵二百,斩杀贼将李昊。”

  司马乂大喜,点出了他麾下最能打的两位伯长和他们管辖的戟骑兵,与乐凯一同迎战来袭的贼将。

  乐凯是普通士族出身,其父亲乐广是文坛公推的清谈领袖,乐广又嫁了一女于成都王司马颖,乐家和司马颖、司马乂两兄弟绑定很深。

  常山王也不指望乐凯能斩杀恶名在外的贼将李昊,只期盼他带兵拦住一段时间,让邺城军步卒撤到营寨附近。

  两百名重铠骑兵迎出去后,敌将冲杀的压迫感总算是降低不少,趁这大好时机,司马乂再度下令,让剩下四校之兵也先后撤离。

  大旆旗附近的这一千五百人最后再撤,为了让邺城兵安心听命,常山王司马乂一直稳居于旗下。

  乐凯的另外两个弟弟乐肇、乐滨领着自己属下护在常山王身前。乐家兄弟总共五人,都是忠义之辈,有三人身处常山国兵之中,另有两人在洛阳中军担任骑兵督。

  司马乂还不想乐肇这两人今天折在井陉关口,于是开口下令:

  “乐肇、乐滨率两百人撤到营寨辕门附近,接应回营之兵。”

  乐家兄弟出身低微,没有自己的私兵部曲,领辖之兵皆是司马乂的国兵。

  常山国的国兵统共五千人,之前贼兵攻略常山郡时,司马乂见成都王不发兵相助,就逐步撤退到东边的中山国,保存了大部分国兵。

  此次朝廷大举剿贼,常山王觉得有希望,就与中山王司马缉带两国之兵合力助剿,常山郡诸县被先后攻克,唯有井陉城久攻不克,司马乂之后又被成都王请过来统帅这支邺城军,他的国兵大部分留在井陉城外继续围城,只有七百精锐跟在身边当护身亲兵。

  乐肇两兄弟领命而去,此时贼将李昊已经和司马乂的戟骑兵混战在一起。

  不同于弓骑兵、匈奴鲜卑骑兵的迂回对射战术,戟骑兵继承了汉地步卒勇于近战肉搏的作战风格,一旦接战就贴到近脸,在马上持戟恶战。

  敌将也手持长戟,这群戟骑兵冲锋时自然双手平拿长戟,上半身前倾,以此来抵消长戟刺中敌人所传来的反力。

  领头的乐凯所持武器又和戟骑兵不同,那是一杆双刃矛,首尾都加装了铁刃,矛刃特地加长,不仅可以在冲锋时滑把扎枪,还可以在马上左右挥刺,在骑兵堆里的混战中相当占优势。

  这也导致了一点,跟着乐凯出战的戟骑兵与他拉开七八步的距离,以免双刃矛的后刃不小心伤到自己人。

  “来得好!”

  李昊怒喝一声,持戟挺马迎上前,在双方靠近的一刹那以戟刃格挡来将长矛,顺势把戟尖推到了这人左手附近。

  乐凯顿时大惊失色,架矛的左手虚放,右手死命一推矛把,也不管刺没刺中敌将身躯,就往右侧翻滚下去。

  落马不要紧,要是这一戟挨实了,半片身子都会被戟刃割下来。

  李昊微微让开矛刃,而后左手抓住这杆明显是定制的双刃矛,右戟左矛继续对上前方的那一大群戟骑兵。

  马蹄声如闷雷般响起,与李大将军接战后,戟骑兵们的冲锋为之一滞,左右两翼顺势包抄过来,将李昊团团围住。

  数十杆卜字戟从四面八方穿刺过来,新到手的双刃矛明显更适合眼下的局势,于是李昊丢了十字戟,只用双刃矛前后左右突刺。

  为了避免长戟刺中敌人后反力将骑手推下马,戟骑兵群的冲锋速度控制在中等左右,正面对撞时大多靠前手支撑枪杆,后手推戟伸缩突刺。

  混战之时戟的用法就多了起来,啄、勾、砍怎么方便怎么来。

  但让常山国戟骑兵绝望的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砍杀,被围困的敌将一直屹立不倒,手中的双刃矛反倒使得虎虎生威。

  倏忽之间,矛杆如同织布机上的梭子,来回穿过戟骑兵们重铠,带出黑血碎肉。

  双刃矛穿刺之强势,仿佛周围戟骑兵的重铠是由豆腐制成。

  可能仅仅过了一会儿,也可能过了许久,反正跟从乐凯出战的戟骑兵们伤亡已达三四成后,外围骑兵终于被杀的胆寒,先后策马离开此处战场。

  李昊身边已经围成了一个火山样式的尸堆,胯下战马也被啄杀而亡,他清理完身边敌兵,才从火山尸堆里跳出来,向不远处的一匹战马追过去。

  无主战马被人类之间的厮杀惊吓到,马步沉重逃离这方满是血腥味儿的天空,追上这匹战马花了李昊不少时间。

  “大将军勿虑,我等来也。”

  正在他上马之时,自井陉关方向冲过来三百五十余名骑兵,为首是名为李祥的五百主,他身边还有李辑等人。

  晋军的进攻被打断后,李氏义军快速派兵清理了关下的战场,而后选出尚有战斗力的部分骑兵,出关接应大将军。

  “好,随我追杀邺城军。”

  此时邺城步卒已经退了一里有余,最早撤离的那部分晋兵已经抵达营寨辕门。

  双方汇合后,李大将军又将骑兵队分成三队,李祥、李辑各领百人左右,从两侧迂回包抄,剩下的全跟着大将军。

  “斩杀兵卒尚在其次,堵住大旆旗下的司马家封王就行,剩下的交给我。”

  “谨遵大将军令!”义军骑兵齐声喝道。

  三队骑兵各分左右,继续追杀撤退的邺城军。

  战车所固定的大旆旗附近,司马乂连声哀叹。

  他原以为乐凯那两百戟骑兵能拖住敌将,直到邺城步卒撤到营寨里,没想到溃散得如此之快。

  养一个重铠骑兵的花销可以养活六个步卒,这位常山王顿时觉得先前每月用几十万钱养起来的骑兵似乎没有回本。

  “我王快撤吧,那敌将又追过来了。”名为上官巳的府吏凑到常山王马前劝谏。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步卒进入营寨后依仗大弩、抛石机、滚木还能挡上一挡,在野外根本没有抵挡得住这敌将的可能。

  “传令郝昌所部,命其列阵抵挡反贼骑兵。再令乐肇两兄弟,与营寨内兵卒合力守住辕门。”

  撤退时队列为长蛇阵,根本挡不住骑兵,司马乂选了一个位置在中间的校尉,传令命其列成防御阵型。

  此时的情况,邺城军应该交替掩护、先后撤离,但成都王派来的步卒没有那么精良,他也只能这样安排。

  常山王掾属、亲随等再次催促,司马乂才下定决心,抛弃大旆旗带着护身亲兵逃往营寨。

  虽然大旗没倒,但邺城步卒们早就盯着常山王身边的那群骑兵,见他们也往营寨里撤退,于是顾不上什么队列,争先恐后涌向营寨。

  场面顿时混乱起来,没有秩序的溃逃甚至阻挡了义军骑兵,让李祥、李辑等人只顾得上驱赶前方的溃兵。

  李大将军这一路追赶速度就快很多,溃兵再着急逃窜,也不敢拦在敌将追杀的路上。

  途中虽然也有晋军校尉带数百人短暂摆出盾牌、长戟的防御阵势,但李昊杀司马心切,带人绕开了他们的军阵。

  终于在距离邺城军营寨辕门半里地处,义军骑兵追上了这股晋兵。

  常山王司马乂为人赏罚分明,又识大体,被他聚在身边的掾属、亲随们也有不少舍己为人之人,以上官巳为首的府吏们带二百余兵回头挡住敌兵,以求为常山王创造回营的时机。

  换了双刃矛后,李大将军更乐意用挺矛穿刺的手法,与回头阻拦的晋军接战后,他飞速刺杀数名骑兵,喝令道:“义军将士不用管这群人,只管追杀前方封王。”

  但此时能回身抵挡追兵的常山王国兵,都带了死志,与义军骑兵接战后死战不退,数十骑更是前赴后继围在敌将身边,居然生生挡住了义军骑兵的追击。

  斩杀这群骑兵花了不少时间,而辕门附近便有晋军精锐守着。

  就当李昊准备追上去冲进敌营斩杀敌将时,自东边忽然窜出来几十名轻甲持弓骑兵,迎到司马家封王附近,突然暴起射箭,将往营地逃窜的晋军骑兵射死不少。

  而后这伙轻甲骑兵的领头之人更是冲入晋军中,十几个呼吸之后,领头之人居然夹着一人又杀了出来,与轻甲骑兵汇合后,朝义军骑兵而来。

  “李大将军,某姓王名弥,特地擒来常山王司马乂,献给大将军祭旗!”

  轻甲骑兵停在义军骑兵五十步前,带头人王弥扛着中箭受伤的司马乂大踏步走到策马前进的李昊身前,先将人献于义军,而后开始介绍起自个儿。

  “某祖上世居青州东莱……祖父王欣出身青州骑,曾跟随毋丘俭平高句丽、从邓艾灭蜀国……某于洛阳日日听闻大将军屡破晋军,为数十万百姓杀开一片生天,顿生仰慕之情,特于半月前北上意欲投奔义军而不可得,终在今日抓住时机,擒住司马乂献于大将军。”

  王弥其人双臂虬结有力、神色沉稳,擒住敌将也不气骄,是个有城府之人。

  “好,原来是军门之后,今日先带人跟我杀敌,杀散敌兵后与义军将校一同论功行赏。”

  这人射杀晋兵是众多义军骑兵亲眼所见,也被周围上万双邺城军步卒看在眼里,李昊便接纳了他们这一伙轻甲骑兵。

  此时常山王的亲随又追了过来,四周溃散的邺城步卒也越聚越多,有些步卒还在步督、伯长等军吏的带领下结成阵型朝着辕门移动。

  李昊命人斩杀了身中三箭的司马乂,而后将王弥的家僮、任侠伙伴聚拢在身边。

  “随我杀入敌营之中,务必击散这支邺城军。”

  带着两百余名骑兵杀散了几支还能保持阵型的晋军步卒后,李昊与义军骑兵合力将溃兵们往营寨辕门附近赶。

  尾随溃兵杀入敌营是此前李大将军攻城时常用战术,此时也适用。

  邺城军营寨内,统帅司马乂被擒住的消息飞速传开,成都王心腹和演也早就带兵走了,众多校尉之间互不统属,没了常山王分派任务后,各部之间没了互助互望的心思,只想保存实力,因此在辕门附近死战的晋军将校,唯有乐肇、乐滨两兄弟与一名随后赶到的校尉郝昌。

  被溃兵冲击后,三人能指挥动的兵卒仅有数百。对上如狼似虎般冲过来的敌军骑兵,这些兵卒握戟、持刀的手都开始颤抖。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touna.cc。投哪小说网手机版:https://m.toun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